近日,有调查团队在湖北襄阳市南漳县普查时发现一种奇特花卉,经专家鉴定为珍稀植物——扇唇舌喙兰。这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川地区高海拔山林间的植物,也是首次在湖北省境内被发现。
近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了解到,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七坡分场林区巡护人员近日在对林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时,发现了一种瓦状生长的黄白色真菌,这是首次在该林区发现此真菌。随后,工作人员采集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及送样至吉林农业大学进行生物分子测序,经过ITS生物分子测序和担孢子等特征的观察,确认该真菌为花状肉齿耳。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国家植物园曾佑派博士的论文——《中国黄芩属(唇形科)的分类学研究:来自广东西南部的两个新物种》,在国际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正式发表,标志着发现于阳春石灰岩的白毛黄芩、阳春黄芩两个地球上的植物新种正式获得国际承认。
7月29日下午,四川昆虫学家、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在云南哀牢山考察时,在原始森林区域内发现7株被称为“冥界之花”的罕见物种——水晶兰。赵力介绍,水晶兰是一种罕见且神秘的腐生植物,其通体晶莹洁白、生长于幽暗环境,依赖腐烂的有机物生存,因其每年仅40多天露出地表(4月至6月开花结果),其余300余天隐匿地下,又被称为“冥界之花”和“幽灵草”,在武侠小说中常被神化为可“起死回生”的仙草。
记者从广西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和贵州大学科研团队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联合科考时发现苦苣苔科石山苣苔属新物种——小冠石山苣苔,相关研究结果7月29日在国际植物学学术期刊《植物钥匙》(PhytoKeys)上发表。
今天,记者从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内舜皇山发现植物新物种“舜皇山金丝桃”,又一次证明该区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我国科研人员近日在开展云南兰科植物监测和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项目采集时,在云南省新平县元江河谷发现了此前被评估为灭绝的珍稀濒危植物单花美冠兰的野外居群。
记者从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西历时4年完成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共登记优良单株及特异种质资源1.85万余份,首次全面掌握了广西林草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与数量情况,为后续研究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科学院广西特色植物保育及利用创新团队在那坡县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一棵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滇桐。该树胸径达1.5米,树龄估计达上百年。此次发现不仅拓展了滇桐的已知分布范围,且刷新了滇桐最大胸径的纪录。
近日,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技术人员在开展兰科植物调查中,在阿角沟辖区内首次发现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紫点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