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规则》),明确了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的适用范围、认证模式、管理要求等内容,是国内首个系统性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文件。《实施规则》制定了中国碳足迹标识和认证证书的内容与形式,创新地采用了“碳足迹数值+二维码”的组合标识,支持认证信息、甚至碳足迹模型和数据的追溯和展示,符合未来产品环境信息透明披露的发展趋势。
4月9日-14日期间,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与汽车主机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碳排放核算企业、汽车行业专家等深入交流后发现,碳市场扩围,有利于推动汽车产业链整体降碳。但在碳数据核算方面,还需政策进一步细化,给予企业更实际的支持。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正式启动。此次扩围是推动碳市场建设迈向更广覆盖、更深影响的关键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活力,为更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动力,同时也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市场化机制支撑。
在碳治理领域,碳捕捉和封存(CCS)以及碳捕捉、封存与利用(CCUS)技术因为高成本投入和技术可行性一直备受争议,但全球多国CCS/CCUS项目近期出现实质性进展,这似乎预示着日趋成熟的碳捕捉技术正加速迈进规模化阶段。
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逐步为中国公众所熟知。作为市场信用的基础,碳减排数据质量不仅决定了减排项目是否具备市场准入资格,更影响着整个市场的信任度和权威性。作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项目业主和审定与核查机构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保障减排项目质量,落实“双承诺”原则,维护市场运行秩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规则来了。2025年3月17日,国家认监委发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规则》)。碳足迹认证如何进行?认证工作面临哪些挑战?碳足迹认证会对企业和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2025年4月上旬,记者就系列问题采访了供职于企业、行业和金融研究机构、检测认证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士。
全国碳市场扩围后,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核查、计量检定校准、煤样化验检测、能碳管理平台建设、碳市场培训教育等方面将释放大量需求,为相关第三方专业服务业态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月1日,国家标准《GB/T32151.25-2024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25部分: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实施。这一标准针对酒类、食品等行业构建了覆盖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碳核算框架,标志着传统高耗能产业的碳排放管理迈入精细化阶段。
生态环境部近日就《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轻型电动汽车(征求意见稿)》《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动力电池(征求意见稿)》等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这两项标准的制定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金武米·阿德西纳近日表示,非洲的自然资本被严重低估,外国企业在非洲购买碳信用额度的价格远低于欧洲等地,这阻碍了非洲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