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月11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获悉,广西中医药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广西大新县发现一种螺序草属植物新物种——“蝎尾螺序草”(Spiradiclis scorpiura),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植物钥匙》(PhytoKeys)上。
福建省森林覆盖率65.12%,持续多年居全国第一。福建为什么这么“绿”?在如何发挥山的优势、林的潜力方面,福建下足了功夫,尤其是近年开展的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成为“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重要抓手,带动了全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拓宽了农民致富路径。
作为森林资源大省,四川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林下食物,将“森林粮库”高质量建设纳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建设中,探索向森林要粮、丰富百姓餐桌。
经过多次跟踪调查,科研人员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的一处喀斯特洞穴里,发现苦苣苔科植物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兴义报春苣苔”。
我国科研人员在四川雅安发现了兰科石斛属新物种,并命名为“洪斌石斛”。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发表。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日前在洋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并确定了大型药用真菌隐孔菌属新物种——秦岭隐孔菌,系全球范围内新发现的该属第三个物种。
据河南省三门峡市林业局消息,近日植物学期刊《Nordic Journal of Botany》(《北欧植物学报》)刊登了在三门峡市新发现的茄科天仙子属植物,命名为渑池天仙子。据中国植物志记载,中国有3种茄科天仙子属植物。渑池天仙子的发现,将中国天仙子属植物物种增加至4种。
上海辰山植物园、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科研人员钟鑫等,11月下旬在对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部的会昌县清溪乡山地植被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并确认了超过一万株野生突托蜡梅,这是目前这一濒危树种已知的野外最大种群。
日前,国际知名期刊《Phytotaxa》《真菌杂志》发布了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百山祖园区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该园区内发现两个牛肝菌新种,它们分别被命名为“吴三公金牛肝菌”和“百山祖叉褶牛肝菌”,其中,“百山祖叉褶牛肝菌”还属于一种新属。
广西林业部门介绍,近日,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工作时,再次发现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毛兜兰种群50余丛(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