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目前,我国甲醇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形成,具备规模推广应用基础。甲醇汽车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能均已得到验证,完成了甲醇经济从理论走向落地的复杂过程。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呈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
近来,多项国际机构报告和研究显示,全球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优势的显现,以及多种电力生产方式的发展,煤炭作为全球最大电力来源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变,可再生来源电力生产方式将有助于减少对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电力系统的依赖。
氢能被全球视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在吉林大安,全球最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建成投产。作为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该项目创下“绿氨规模、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网和固态储氢”等四项全球之最,并成功破解多项难题,为世界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力量。
随着氢能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目前,多地正加快建设加氢站,推广氢能汽车,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发展、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必须加快建设现代新能源基础设施,实现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带动能源产业上下游全链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强有力的“绿色引擎”。
近日,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1亿千瓦,同比增长33.9%,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2%,超越煤电成为系统第一大电源。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7月2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市场中的成本优势依旧显著,去年帮助全球进一步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提升能源安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明确今年将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这为今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按下加速键。
近日,汽车产业在“半年考”中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出口同比激增75.2%,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坚强韧性与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