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火电碳排放强度不降反升。中电联近日发布的《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中的一组数据,呈现了全国火电(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上升趋势。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出现高速增长,但这背后是锂电储能系统的价格三年暴跌近八成,一些涉储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等困局。在国家大力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的当下,这场“野蛮生长”该如何按下减速键,储能产业能否借此重塑未来?
随着垃圾焚烧发电厂产能快速扩张、垃圾分类推进以及垃圾增长放缓,垃圾焚烧厂负荷利用不足等问题一度引起大众关注。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面对目前的现实困境,氢燃料电池行业要如何才能安然蹚过这片“深水区”?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出海”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容量逐渐饱和,海外市场为车企开辟了全新的增长空间与发展机遇,助力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推动销量与营收的持续增长。
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风电、光伏、水电、核电全面推进。2024年,中国新增风电和光伏装机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新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全国“每3度电中就有1度是绿电”。
海洋经济正迎来更大风口。从向海洋谋“鱼盐之利”,到向海洋要绿色能源、要蓝色医药、要新质生产力,向海图强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已成为沿海地区各行业共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能源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牛鼻子”,推动绿色发展要加快推进能源转型。
在行业呼吁多年后,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作为国家级文件,650号通知刚一出台,各方解说和评论便纷至沓来,好评如潮。
近年来,欧美国家以环保的名义集中出台了涵盖技术标准、强制认证、税收补贴、供应链审查、市场准入延迟等严苛复杂条件的一系列政策体系,其本质是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给我国新能源、钢铁等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系统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