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月7日从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时隔15年再度出现在衡水湖。据衡水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副局长张余广介绍,彩鹮是鸟纲、鹮科、彩鹮属鸟类,主要栖息在温暖的河湖及沼泽附近,经常与其他鹮类、鹭类等集聚活动。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近日,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生态资源监测工作人员在开展野生动物调查期间,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香格里拉温泉蛇的珍贵影像。
近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山鹧鸪现身海南琼中白马岭林场。它羽色绚丽、行踪隐秘,正在林下厚厚的落叶层间轻盈跳跃、悠然觅食。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旗舰物种野生种群数量持续恢复,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
7月30日,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业技术人员联合东北林业大学韩辉林教授团队在国际动物分类期刊《Zootaxa》共同发表蛾类新种——九连山兰纹夜蛾。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克思婷·斯海特(Kirsten Schuijt),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表示:“在全球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消亡正在加速的时代,老虎种群的复苏投下了一束希望之光。这一年,我们在老虎保护领域见证了确切且振奋人心的进展。
“曾经在乡下随处可见的萤火虫,是很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濒临灭绝了。”7月21日,有网友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萤火虫正逐渐消失,濒临灭绝。评论区不少网友都因此感慨,身边的萤火虫、蜻蜓等越来越少。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记者日前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据统计,当前广东省已有16个地级市记录到中华穿山甲活动迹象,其野外种群数量稳定,且分布范围持续扩大。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进化遗传与环境适应团队近期在高黎贡地区发现了4种蝙蝠新物种。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为全球蝙蝠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目前,我国已知的蝙蝠种类总数已更新至167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