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冠长尾雉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是一种森林益鸟,取食幼虫、虫卵,对抑制森林虫害、维护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卡山保护区”)是国内最大的普氏野马保护基地。众多专家学者四十年如一日,扎根荒漠腹地,从零开始进行科学研究,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助力普氏野马种群恢复。同时,新疆加快推进普氏野马种群扩散和扩大放归试验,与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进行跨区域合作,合力推进普氏野马保护。目前,我国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已突破900匹,占全球总量的1/3。
近日,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和西南林业大学科学家团队在对保护区开展昆虫调查时,观测并记录到两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细角疣犀金龟和裳凤蝶,这是该区域首次记录到这两个物种,同时填补了永德大雪山保护区在这一类群的新种分布及国家重点保护的空白,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记者11日从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发现两栖类新物种黄牛石角蟾。
据了解,4年前误入黑龙江省密山市村落的东北虎“完达山一号”,本月现身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片区。
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13日通报称,广东丹霞山发现第53个新物种——丹霞岳麓山蜘蛛。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报道了在云南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发现的中国第三种丝蝽科昆虫——中华喜丝蝽(学名:Embiophila sinica Xiong, Chen, Li and Cai, 2025)。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经典分类学期刊《Zookeys》上,论文题目为:“亚洲首次记录喜丝蝽属昆虫”。
据福建省南平市林业局消息,武夷山黄龙岩省级自然保护区近日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取得重要发现,工作人员于保护区岚谷乡海拔800米样线处记录到一只步甲科珠步甲属新物种。
近日,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发现的旋小蜂科昆虫5属14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记录属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为我国昆虫分类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注入新活力。
记者8月7日从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时隔15年再度出现在衡水湖。据衡水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副局长张余广介绍,彩鹮是鸟纲、鹮科、彩鹮属鸟类,主要栖息在温暖的河湖及沼泽附近,经常与其他鹮类、鹭类等集聚活动。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