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热点推荐 >  正文

国际观察:中国始终是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和实干家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时间:2025-10-29 15:45:04

字号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就全球气候治理提出重要主张,并郑重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站在这一历史关键节点,中国展现行动派和实干家的担当作为,为全球气候治理提振信心、指明方向。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决心。早在2007年,中国政府就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进入新时代,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2014年制定首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专项规划,2021年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2年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一系列重要举措,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坚实保障。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中国坚持目标不回退、发展不松劲、成果不掺水,成就了让世界惊叹的绿色传奇。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硕刊文称,相比一些国家浮夸易变的承诺,中国基于雄厚工业实力和坚定政治立场的持续行动,对全球气候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力。十年来,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底色更绿、活力更足。从产业的绿色蝶变,到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中国是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已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戈壁滩荒漠上全球最大“光伏海洋”将绿电“闪送”东部。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确保平均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向绿而行的中国赢得国际社会广泛好评。墨西哥学者库伊特拉瓦·阿尔坎塔拉表示,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大力推进绿色转型,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梁锦慧表示,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将为创造可持续、安全和包容性更强的全球能源版图发挥更大作用。


言必信行必果的责任担当。从首批缔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最早签署和批准《巴黎协定》,中国一直主动承担与符合自身国情的国际责任。通过气候治理这扇窗口,世界看到了一个重信守诺、实干笃行的中国。2020年,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愿景。这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中国扎实推进“双碳”目标落实,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此次中国提出2035国家自主贡献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赞赏中方表态对全球气候行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评论,新的目标将使中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绝对全球领导者”。


以天下心为心的广阔胸襟。气候生态不分国界,地球家园需要共同守护。中国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以绿色赋能世界特别是全球南方。从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到签署多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从推动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分享绿色发展技术,中国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低碳转型。“十四五”时期,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在非洲,“非洲光带”项目通过光伏等绿色技术,帮助当地5万多户家庭解决了照明难题。在中东,阿联酋迪拜市将中企搭建的零能耗降温系统,纳入“2050净零城市”战略。在拉美,中国新能源公交车成为一道绿色风景线,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低碳、便捷的出行方案。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指出,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佩里莫尼认为,中国通过积极开展广泛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正能量。


从“十一五”规划明确节能减排目标,到“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部署安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走的是一条造福本国、惠及世界的康庄大道。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即将召开,我们相信,一个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中国,必将同各国一道,努力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保护地球家园,共建清洁美丽世界。(郑理文 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点亮“地下藏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