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氢能行业应用场景不断增加,产业链发展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发展路线图日渐清晰。
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充换电设施基础建设加快,将为产业链上市公司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充电需求旺盛,充电桩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相关上市公司有望迎来订单、收入快速放量的阶段。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作为“城市矿产”,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面对即将到来的“退役潮”,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尤为重要。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如火如荼。储能技术作为关键支撑,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飞速的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稳步前行。
近期,伴随多项利好政策落地,部分光伏项目出现“抢装潮”,带动光伏产业链价格从终端向上传导,组件、电池片、硅片三个环节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
市场机制创新、跨领域协同为储能产业注入了新动力,从‘政策驱动’到‘创新驱动’,从‘规模扩张’到‘质效优先’,中国储能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展望2025年,光伏产品的价格是否会继续下降?产能的拐点何时出现?光伏行业自律协议与配额制度的约束力将维持多久?这些问题仍待解答。
“近期,光伏组件的抢手程度前所未有。问题不在于价格,而在于能否获得货源。”据介绍,“抢装潮”目前主要涉及分布式项目,由于组件供应紧张,一些企业甚至先从集中式电站项目调配之前集采的组件给自己的分布式项目。
近期以来,韩国动力电池行业的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多重因素造成韩国三大电池巨头在2024年四季度大幅亏损。
作为新一代负极材料的代表,硅碳负极以高能量密度表现,自2024年以来在手机电池领域快速渗透,并在动力电池场景逐步展开应用,部分头部厂商产品已呈现出供不应求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