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CCUS技术逐渐成为各国推动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其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范围内已投运和规划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数量迅速增加,已超过了120个。”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柯兵告诉本报记者,“尽管中国在CCUS技术领域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比国际的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当前仍然面临成本高昂、有效商业模式欠缺、源汇匹配困难等多方面的挑战,急需进一步加强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
近日,吉林油田收到来自印尼的201,996.00美元外汇,这是该公司CCUS印尼外闯创效项目合同款的30%,标志着吉林油田收获了国际创效项目的“第一桶金”。《印度尼西亚佳步区块Gemah油田二氧化碳驱可行性研究》项目是吉林油田首个CCUS国际项目,也是中国石油首次实现CCUS技术闯出国门创效,在国内CCUS整体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2月7至8日,“2024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强化CCUS科技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旨在探讨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搭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领域的交流和对话平台,研讨CCUS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碳中和目标下我国CCUS技术发展路径建议。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发布新版《中国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成果。
12月3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东营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东营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情况。《规划》明确的阶段目标为,到2025年,全市二氧化碳驱油能力达到100万吨/年,化工利用能力超过50万吨/年,CCUS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亿元。
11月26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华能和中国石油联合主办的中央企业CCUS创新联合体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央企业CCUS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中央企业CCUS创新联合体是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由中国华能、中国石油牵头,联合其他26家央企、地方国企、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CCUS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搭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联动平台,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搭设碳捕集、运输、封存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架构,以四大重点工程为抓手,补强补齐短板弱项,加快CCUS市场化、商业化步伐。
探索实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工程既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探索实施CCUS示范工程不仅可以实现化石能源利用近零排放,促进贵州钢铁、化工、水泥等高碳行业深度脱碳,而且也能为能源结构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这对于贵州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能源局发布答复摘要指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积极营造有利于CCUS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推动CCUS等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关注,CCUS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近年来,我国CCUS示范工程建设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均显著增加。根据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GCCSI)最新发布的报告,全球CCUS项目强劲增长。截至2024年7月,全球处于不同阶段的CCUS项目达到626个,较2023年增长60%。据睿咨得能源统计,到2030年,全球CCUS项目总支出预计将达到2410亿美元,碳捕集与封存能力将达到每年5.5亿吨。
近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西南分公司研发的中国石油首套CCUS-EGR碳捕集模块,在西南卧龙河气田茅口组气藏CCUS-EGR先导试验工程(引进分厂)项目现场完成吊装并精准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