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黄河保护法施行两周年之际,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发布《河南省内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白皮书(2024年度)》(以下简称《白皮书》),全面总结过去一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环境资源审判工作。
《白皮书》显示,2024年,郑铁两级法院受理黄河流域环境资源各类案件555件,审结531件。
专业化审判,守护流域生态
2024年,郑铁两级法院秉持山水相济大保护的流域司法特色,对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实行“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惩治与预防。
例如,曹某某等非法排放废水污染环境案,郑铁法院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融入刑事诉讼,引导当事人主动缴纳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最终,八名被告人获有期徒刑,主动履行赔偿责任的七名被告人适用缓刑。该案兼顾打击污染犯罪与修复受损生态,实现惩罚与教育、生态恢复与法律震慑的统一。
同时,结合河南省黄河保护实际,郑铁法院严格适用损害担责、全面赔偿原则,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如,中铁某局公司、中铁隧道某公司在高铁建设山体采石时,未严格执行开采方案,无序、违法开采致山体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经督察,某县自然资源局起诉,郑铁中院依法判令二公司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等损失,彰显生态保护决心。
在中铁某局集团公司与某养鸡场噪声污染责任纠纷一案中,因施工噪声致养鸡场鸡只死亡、停止养殖,法院依法酌定判决中铁某局赔偿损失,警示建筑施工企业达标排放,减少对周边居民影响。
过去一年,郑铁法院还依法支持生态环境部门行政执法,主动服务保障沿黄生态廊道建设。
在河南某材料厂诉某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案中,材料厂篡改、伪造在线监测数据被处罚,法院依法判决支持行政执法,提高企业违法成本,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河南千某源公司诉郑州市某镇政府等强制拆除设施案中,法院确认行政机关未履行事先催告等法定义务程序,在黄河滩区保护区内强拆行为违法,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该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 2024 年度十大提名案件”。
恢复性司法,守护黄河安澜
在案件审理中,郑铁法院引导违法行为人积极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并将修复情况作为裁判重要考量因素。如张某等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案件,郑铁法院拓展认罪认罚新路径,对向郑州大学捐赠海洋生物标本的违法行为人从轻处罚,实现环境司法与科研教学共赢。
依法审理取水权纠纷相关案件,引导行政执法机关严格规范执法,加强与行政执法协作,维护水秩序和安全。某河务局诉开封市某中心取水权纠纷案,在法院调解下被告支付水费,落实国家水资源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与合理开发。
郑铁两级法院在贺某诉某镇政府确认行政协议无效案中,确认依法签订且合理补偿的黄河滩区居民拆建搬迁协议效力,保障黄河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推进,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服务黄河流域典型案例。
……
2024年,郑铁两级法院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助力黄河湿地、林地等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流域生态质量与稳定性。立足不同环境要素修复要求,探索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技改抵扣等多元化修复方式,建立“法院裁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修复机制,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形成共建共享格局。
同时,法院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加强水、土壤、大气污染惩治,制裁恶意侵权人,助力污染综合治理。贯彻损害担责、全面救济原则,追究行政、刑事、民事责任,引导行为人修复生态。如某市生态环境局诉李某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法院在追究刑事责任后支持损害赔偿请求;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诉某乡政府行政公益诉讼案,法院否定行政机关怠于履职行为,督促其处理固体废物扬尘污染。
全流域协同,提升司法效能
坚持工作目标合一,以生态环境有效修复为宗旨;审理机制合一,建立立案台账,用好审判信息平台,综合运用三种审判思维考量案件;学习机制合一,通过案件评查等形式统一法律适用,丰富裁判规则,完善诉讼制度,实现生态整体保护……2024年,郑铁两级法院创新黄河流域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机制,推进审判专门化、能力现代化、功能多元化、协作长效化,以高质量司法守护好黄河流域绿水青山。
在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方面,持续深化环境资源集中管辖体制改革,探索“三合一”模式的实质性运行,推进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统一由专门审判机构审理,细化案件范围与职责,促进审判职能、人员、理念的深度融合,形成全流域协同治理的法治网。
为持续提高黄河流域司法保护水平,郑铁中院与17家基层法院党支部结对共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选树先进模范,激励干警提升素质、能力与业绩。狠抓审判质效,健全绩效考核和培训交流机制,打造高素质审判队伍。探索专业化事实认定制度,推动专业陪审员等制度,提升审判能力。
同时,持续推进环境司法功能多元化,通过多元解纷、司法建议、基地共建等融入社会综合治理。《白皮书》显示,2024年,调撤环境资源民事行政案件180件,调撤率为37.2%,将实质化解争议贯穿审判全过程;发出司法建议100余份,推动环境问题源头治理。如,郑铁法院审理的某建材公司及郭某某等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中,及时发送司法建议,协同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监督被告人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修复生态,有效预防后续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