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论坛 >  正文

2025中关村论坛丨多方合作 多元创新 关注ESG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来源:中国环境 时间:2025-04-03 09:59:41

字号

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彰显,这一理念通过市场化机制将环境成本内部化,逐渐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工具之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企业来讲,ESG不再是选择题,而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


3月31日,由生态环境部主办,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具体承办的中关村论坛“ESG协同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主题,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围绕政策支持、协同创新等方面,为美丽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ESG协同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论坛现场。吕望舒摄


ESG日益成为企业品牌竞争力


当前,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力。据统计,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系统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已经累计完成9.3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和重点工程改造。


同时,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机制,包含符合规定情形的上市企业和发债企业在内共8万多家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信息,企业绿色发展的动力持续增强。


论坛上,多位企业代表都带来了各自企业在践行ESG理念的成果。大家表示,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资源的利用者,更是生态环境和社会财富分配的最大影响者。对于企业来讲,践行ESG不仅体现在理念上,更要在行动上落实。


“要将ESG纳入战略决策和经营全流程,建立资源节约利用、环境风险防控、社会责任履行、公司治理优化的长效机制,推动ESG从合规披露向价值创造转型,使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表示。


除此之外,与会专家们还表示,当前,ESG理念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和衡量可持续发展行动的重要指标,已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经贸投资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成为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推动跨部门、跨领域的ESG合作


ESG理念作为一种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新型发展理念,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以“共赢”机制激发各方参与动力,构建经济、社会与生态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也成为ESG理念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


与会专家们表示,应该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联动发力的ESG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制度引领、市场驱动、社会共治的协同推动格局,积极构建ESG生态。


其中,建议相关部门可以明确要求、提供政策,把ESG建设深度融入“双碳”目标、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通过“真金白银”的配套措施,引导资源配置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效益显著的领域倾斜,从而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引导包括金融资源在内的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也可以释放绿色转型内在动力。同时,可以通过强化ESG可持续信息披露和应用,激励约束经济主体行为。


“我们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体现对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要求,2021年人民银行设立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接受人民银行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必须承诺对外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余额、利率以及相应的碳减排效应等信息,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核查和社会监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张蓓表示。


践行ESG理念,还应该在全社会营造节约资源、简约生活、绿色出行、环境友好的社会风尚,形成促进应用ESG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此,陈存根建议,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深入基层、贴近民众、联系广泛的优势,动员引导广大民众增强ESG认识,共绘美丽中国画卷。


建议加速完善政策标准体系


不断强化标准引领,把绿色、低碳、循环智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可以引领重点行业、工艺、技术、装备、管理优化升级,减少排放,提高效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与会专家们表示,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快构建本土化的ESG标准体系,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近期,中国标准化协会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标委业务指导下统筹编制发布了《ESG信息披露管理指南》《ESG理念体系建设指南》《ESG绩效评价导则》“三位一体”的标准,为ESG标准中国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了增强标准的可用性和数智化,我们梳理了270多万个标准,建成了结构化解析程度最高的标准化服务数据库,各行业可通过行业特点进行精确匹配。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标准的力量有效引领企业从应对披露转向主动治理,从合规达标迈向价值创造。”中国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刘明艺在论坛上表示。


与会专家们还建议,应该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形成推动标准共建、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的生态网络,共同推动ESG标准的完善与落地。其中,重点行业应率先制定ESG实施标准,从而进一步进行深度的跨行业合作,同时推动中国标准的国际化。


除此之外,各地也在稳步推进相关制度标准探索。其中,北京市积极探索开展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制定发布了《促进环境社会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各项工作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本市人才、教育、科技、信息、数据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ESG信息披露的标准体系,推动建立体现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国际水平的ESG评价体系,更好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北京市副市长文献表示。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