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地区首个国家自愿减排量造林碳汇项目——《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子午岭林区造林碳汇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该项目造林面积达49.7万亩,是目前国家平台公示项目中面积最大的造林碳汇项目,于2024年11月4日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现已进入审定收尾阶段。这一关键进展标志着甘肃省庆阳市正加速释放绿色发展的新动能,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提供了“生态保护—价值转化—收益反哺”的闭环解决方案。
面对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林业碳汇开发的热潮,庆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国有资产不流失、农户利益不受损”的核心开发要求。
为实现这一目标,庆阳市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一是服务模式革新,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机构,采用“技术服务费替代收益分成”模式,既有效防范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又吸引了众多技术服务企业入驻。二是支付方式灵活,开创了“垫资开发+收益偿付”机制,分阶段支付项目费用,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三是权益保障升级,创新“碳汇开发权有限授权”,让林场和农户保留林权主体地位,通过协议明确收益分配,成功破解了林权流转的历史难题,提高了群众参与林业碳汇开发的积极性。
庆阳市在林业碳汇开发过程中,还积极构建“县区负责碳汇开发、市上统筹碳汇交易”的“一盘棋”开发新格局。这一机制充分发挥了市县两级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除子午岭林区造林碳汇项目外,庆城、宁县等地也积极响应,启动了约100万亩人工造林开发,其他6个县区剩余200万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开发资料。通过“县区主责+市级统筹”机制,庆阳市将单个项目开发成本控制在200万元左右,全市年碳汇潜在收益逾亿元,大大提高了碳汇交易的效率和效益,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庆阳市不仅实现了生态价值的转化,还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未来,庆阳市将继续深化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探索更多绿色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