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市场 >  正文

光伏行业提高了准入门槛、降低了出口退税,如何提高竞争力?

来源:中国环境 时间:2024-12-13 10:24:49

字号

近期,随着提高光伏行业准入门槛的政策下发,叠加光伏产品出口退税的下降,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光伏行业发展回暖的趋势明显。


国内:政策助力光伏市场加速洗牌


据悉,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11月以来,相关部门相继发布多个政策,遏制行业无序扩张。


从国内来看,工信部近日正式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以下统称新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新规将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20%提升至30%。同时,新规还对硅料、硅片、电池片的生产指标要求均有提高,有助于遏制行业的无序扩张,也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可以进一步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根据企查查数据,2020年以来,我国光伏相关企业注册量快速增加,分别于2021年、2022年首次突破10万家、15万家,2023年,我国光伏相关企业注册量首破20万家,同比增加58.7%,达到24.6万家,创近十年新高。


光伏企业的无序扩张也导致行业内“内卷”现象突出,企业间相互低价竞争,使得多家光伏企业及其产业链上的企业亏损较重。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指出,近两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导致供给侧同质化竞争严重,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相关企业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未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行业整合加速,落后产能将被逐步淘汰。


据悉,新规还细化了光伏制造行业的技术指标要求,包括产品性能、电耗、水耗等。通过提高对质量和环保的要求,可以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提高产品质量,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利润率。


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也告诉本报记者:“光伏市场正在经历洗牌,行业正在通过市场机制加速淘汰那些技术落后、成本高、效率低的产能,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淘汰落后产能。那些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压力相对来说较大。”


出口:降低多个光伏产品的出口退税


事实上,我国光伏行业不仅“内卷”严重,“内卷”外溢现象也日渐凸显。


“很多贸易救济调查引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企业只是一昧的出口,不考虑国外市场的供需变化和竞争模式,也不考虑出口市场的多样化,就一哄而上,相互之间在海外市场竞争。这就从‘内卷’转移到‘外卷’。”多年从事国际诉讼业务工作的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蒲凌尘告诉本报记者,在“逆全球化”趋势愈发显著,各国谋求能源自主可控的情况下,中国光伏企业依靠低价格获取市场份额,很容易触动贸易救济调查。


据报道,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11月29日初步裁定,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进口以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在美国不公平地销售,并提议对此征收高达271%的关税。“中国企业在这四个国家的光伏企业较多,美国这一举措也是在抵制我国企业在这四个国家生产销售的低价光伏产品。”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分析道:“大家都把生产制造成本压到最低就没有利润了,那么,在出口时就都去拼低价,对那些拿到出口退税后还能有利润的企业,实际上,其主要的盈利点就是来自出口退税。不过,也有不少企业可能领取了出口退税之后也处于亏损状态。这也跟具体每家企业的经营情况关系较大。”


根据公告,此次出口退税下调涉及的光伏产品包括硅片、电池和组件。


其中,包括“直径>15.24cm的单晶硅片(经掺杂用于电子工业的)”(商品编码38180019);“未装在组件内或组装成块的光电池”(商品编码85414200);“已装在组件内或组装成块的光电池”(商品编码85414300)。


“硅片、电池、组件三个产品是递进的一个关系,组件里面是电池,电池是由硅片作为一个基础导体,进行化学工艺加工的。公告是把主要环节的所有光伏产品都考虑在内了。”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因为不同企业出口产品不同,比如像隆基绿能,主要是出口硅片和电池,TCL中环主要出口硅片,晶澳科技则主要出口组件,退税公告通过详细划定各个光伏产品,可以对这三个产品的出口量进行一定程度地限制。”


行业:以新质生产力破“内卷”


对行业来说,如何破解光伏行业“内卷”导致企业净利润亏损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出口退税率下调,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光伏企业在组件价格下降、出口退税减少时现金流会受影响,这对中小光伏企业冲击更大。因此,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以增强竞争力,而非单纯依靠出口退税获利。”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后期技术水平低、成本控制能力弱的出口企业生存压力加剧,未来,行业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如果光伏行业一直用降成本、降质量的方式发展,是没有未来的。”隆基绿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裁吕远表示:“我们要通过新的技术研发、新材料的发现以及新的合作方式去突破‘内卷’。虽然光伏行业属于一个相对来说新质的生产力,但行业内部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本质上来说,技术是无止境的。”


“‘内卷’不应该是企业之间互相卷,应该卷自己,刀刃向内。”吕远介绍道,在去年整个行业面临出清难的时候,隆基绿能放弃继续开发同质化的产品,而是去研发新技术。


以隆基绿能目前的主力产品BC电池为例,据悉,BC技术本身不是最新的技术,大约在四五十年前,美国一些公司就开始关注这一技术,并且取得了一些技术性的突破,但之所以没有普及,是因为它的量产工艺难度特别大,企业只能做出样品,不能批量生产。隆基绿能经过6年左右的科技研发和生产制造,突破了这项技术。让BC电池从原来只能小规模生产,变为现在可以以十几吉瓦的规模进行供应,并且成本已经和目前的市场主流产品基本一致。而且,经过去年的技术迭代,它的转换效率更高,能给客户带来的发电价值更大。


据介绍,在中国光伏发展的初期,光伏产品的核心技术、核心产能和核心材料都受到海外的控制。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光伏产品在技术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中国光伏行业正在从产品出海转向制造业出海,我觉得新质生产力对于中国光伏企业出海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有了自己的底气。尽管美国、欧盟的一些‘双反’政策对中国光伏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正是大家不断挖掘行业内的新质生产力,我们在面对海外不完全公平的竞争时,依然保持了我们的主动权。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包括美国的政策,也一直在给中国的优秀光伏企业留够了空间,并没有完全把我们最优秀的产品排除在美国的国境线之外。所以说,光伏未来的发展,打铁也需自身‘硬’。”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