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当地时间11月15日下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举办的“节能降碳 中国行动”主题边会上,各国媒体聚焦于此,等待记录中国晒出的“双碳”工作成绩单。
边会开始,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简称“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文华登台,介绍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工作成效。这份成绩单可圈可点:中国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能源转型成效明显,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规模提前6年多实现向国际承诺的目标。
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建筑和交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超过90%,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已突破1000万辆;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过去十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约60%。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力争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四年后的气候大会上,中国“晒”出这份成绩单底气何在?
发改委环资司承担着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协调职责。边会间歇,澎湃新闻简短采访了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文华。
以下为对话全文:
气候大会的共识、热情和务实行动
澎湃新闻:这次参加COP29有哪些个人感受?
文华:COP29给我带来的个人感受,首先是各方对绿色低碳发展有了更广泛的共识。尽管不同国家地区的政策主张、关注诉求可能有不同侧重,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
第二我感受到大家的热情非常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几万名代表来到COP29,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社会团体以及许多企业共同参与,大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许多思路和方案,共同推动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危机。
第三个特点是务实行动。在领导人峰会上,很多政要都强调行动重于目标;在各个边会上,大家热烈交流,分享政策和技术,寻找合作机会,大家变得越来越理性和务实。气候大会并非坐而论道,而是身体力行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以“双碳”政策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澎湃新闻:刚才晒出的中国“双碳”工作成绩单大家都很关注。在气候大会这种国际场合敢于晒自己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工作的成绩单,底气来自哪里?
文华:刚才在中国角边会上我们晒成绩单,说明这四年多来,中国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干家、行动派,通过真正的努力和付出,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
刚才我已经从6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绩,无论是政策体系的构建,还是能源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取得的成绩都非常亮眼,也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认可和普遍赞誉。
谈到底气,我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对“双碳”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其次,我们的底气来源于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我们以政策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这点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底气,来自于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我们的绿色低碳发展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助力“双碳”工作
澎湃新闻:刚才边会上也一直强调发展循环经济,这将如何助力应对“双碳”目标的实现?
文华: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方式,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有效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我们手中的这个袋子,它是用5个废旧矿泉水瓶制作的,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比如中国角会场上有很多椅子也是用废旧瓦楞纸板制作的,这些可循环纸板制作的椅子已经成为中国角的亮点,其他场馆的人员纷纷前来参观询问。这是我们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强废物利用非常好的例证。
澎湃新闻:对于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有何建议?
文华:气候变化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除了政府的努力,我们每一位公众都应当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当中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倡导绿色出行。我们每个人的一点点付出,能够汇聚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的“双碳”工作更加有实效,让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刁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