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穿上可爱的衣服当作宠物,出现在社交平台。11月22日,社交媒体反动物虐待联盟(SMACC)发布报告《社交媒体上的野生动物宠物:痛苦的恶性循环》。报告发现,在调研的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一些用户为吸引眼球发布的野生动物宠物视频,有可能增加人们对异宠的需求,威胁濒危物种的生存,并给这些动物造成伤害和虐待。
报告梳理Twitter等五个国际社交平台发布的野生动物宠物内容后发现,至少有97种野生动物被作为宠物,其中65%属于濒危物种。
视频背后看不见的恶性循环
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介绍,分析发现,视频中65%的野生动物属于濒危物种,包括猩猩等极危物种。
报告显示,用户很容易在平台上找到这类视频。视频中,发布者为了吸引用户,往往让小狮子穿尿布、小猴穿婴儿服,用奶瓶喂猴子或用绳子拴老虎。浏览视频的用户会分享这些片段,评论这些动物非常“可爱”,甚至询问如何购买。
视频截图。图源: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除了将动物拟人化并作为拍摄的娱乐道具,视频中存在的动物虐待还包括:心理折磨、生理折磨、剥夺母性和粗暴对待等。
有些视频以“管教”为名伤害动物,还有些视频将动物置于危险环境之中,使它们可能溺水、窒息或受伤。例如,在湍急的河流中,一只幼猴被挂在木头上,随时面临滑倒和溺水的危险。此外,视频的拍摄过程也可能给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比如女子将老虎幼崽带到健身房、孩子和鳄鱼一同生活、人和成年老虎共同游泳等。
视频截图。图源: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报告认为,近年来通过名人或网红带动的“病毒式”传播,加剧了公众对饲养野生动物宠物的误解。一则网上流行的视频显示,蜂猴被挠痒痒后会举起手臂回应。专家指出,这看似有趣的举动背后其实是蜂猴的防御行为,表明它此刻非常害怕。这类被误认为无害的内容,往往会导致更多野生动物被从野外捕获,沦为野生动物贸易的商品。
社交媒体反动物虐待联盟总协调员Nicola O’Brien表示,大多数社交媒体用户其实并不了解视频中可能存在的动物虐待行为。他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个“有爱”的人在给老虎喂奶,而事实上,视频中的动物却在遭受痛苦。人类的居所通常不适合野生动物生存,饲养野生动物会对它们的身心造成伤害。而且,获取这些动物的方式变相支持了危险的全球非法贸易,威胁动物福利和濒危物种保护,这些是视频背后看不见的恶性循环。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告诉记者,联盟已将问题视频反馈给社交媒体平台,但目前大多数视频仍可播放,供人任意浏览。联盟呼吁平台下架此类内容,并愿意帮助平台提升自身政策。截至目前,Meta和TikTok已与联盟进行了讨论,但其他平台尚未回应。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认为,社交媒体巨头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应采取积极行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平台应从源头阻止这类内容触达用户,拒绝涉及动物虐待视频的分享、推广和变现,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动物友好、健康向上的社交媒体环境。
“萌”成了催生犯罪的元凶
当年随着《哈利波特》的热播,野生猫头鹰的非法盗猎和走私呈翻倍增长。印度环境部部长曾公开抗议哈利波特的推出,对印度猫头鹰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
而在热潮退去后,数百只猫头鹰被遗弃,野生动物收容所内猫头鹰数量急剧上升。
为此,JK罗琳不得不多次现身道歉,呼吁影迷“不要购买猫头鹰”。
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台湾一档综艺节目中出现的婴儿红毛猩猩,吸引了大批购买者。数不清的野生红毛猩猩通过各种渠道走私到台湾当宠物,又在几年后惨遭遗弃。
根据估计,起码有1000只猩猩被送到台湾,这也意味着背后有大约4000到9000只猩猩在捕猎和运输途中死去。
除了影视剧,那些在网络上频繁传播的“萌图”,也是催生野生动物走私的元凶之一。
还记得前几年,有人在网上晒出一只小猴子吃KFC的照片。饮料瓶大小的猴子,穿着红黄配色的衣服,抓着可乐吸管的样子当天就登上热搜。
之后,网络上贩卖小猴子的消息铺天盖地,加速了猴子的非法盗猎和走私。
尽管后来多方辟谣,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规定,个人饲养任何猴子都是违法的。
但时至今日,在网上搜索猴子,出来的相关搜索都是关于“如何购买和询价的”。
实际上,把一只猴子单独养在家中,本身就是一种虐待。
有去过动物园的光友都知道,猴山里的猴子都是成群活动,它们与人类一样,有父母兄弟,有爱人,有知己。试想一下,假如把一个人长期单独关在家中,不让它与任何人类有接触,会发生什么呢?
而且这种被商家称为“永不会长大”的小猴子,实际上不仅会长的很大,而且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根据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心救助的4475只猛禽中,非法饲养已成为威胁猛禽的主要人为因素,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高达80.2%。
同时,使用粘网、气枪或弹弓的非法捕捉及故意猎杀等行为造成猛禽受伤而来到中心的数量比例占14.9%。(数据来源IFAW官网)
“大眼萌”的猫头鹰,“憨憨的”土拨鼠,“可爱的”飞鼠……这些火爆的照片或视频背后,无一例外都催生着非法饲养和盗猎的发生。
“异宠”幌子下存在“黑色产业链”
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网日趋严密,但记者发现,在“异宠”的幌子下存在一条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黑色链条”。
——货源。菲律宾“拌饭”、中美、暴风雪、柑橘、翡翠、玉米……这些都是卖家为展示、交易各类境外“异宠”而为它们取的昵称或代号。记者从多地海关、公安等部门了解到,不时有来自境外的野生动物,经由各种途径被夹藏走私入境。此前太原海关缉私局就查获某“异宠”卖家从境外将173条保护类野生动物绿鬣蜥、平原巨蜥分别卖往境内多地牟利。
记者询问多名卖家,是否办理了入境检疫证书,商家们多回答“怎么可能有证,这都是‘偷渡’进来的”。
——繁殖。一名卖家向记者透露,从国外引进珍稀野生动物繁殖种,在国内无证非法繁殖售卖,成为不法分子们“一本万利”的生意经。
记者从浙江警方了解到,部分属于保护类野生动物的变色龙品种生长期短、繁殖量大,一只该种变色龙一年就可让卖家赚上万元。有不法分子通过贴吧、微信群、QQ群结识买家卖家,并从中学会养殖技术。他们一面非法出售无证繁殖的“异宠”,一面还为其他卖家做线上代理,赚取差价。
——交易。目前,在不少网络社交平台都有所谓“异宠”交流群,而它们很多实际都成为“交易群”。记者还在一个有1700名成员的绿鬣蜥饲育交流群中发现,有人专门传授“如何在交易中逃避警方检查”。
——寄递。邮政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禁止寄递或者在邮件内夹带“各种活的动物”。但记者发现,使用快递邮寄活体的情况并不少见。
“北京不发货,可以从周边地区中转。”售卖保护类野生动物“异宠”的一名卖家告诉记者,为降低风险,他不向监管严格的北京等地直接发快递,“建议”记者从快递监管较松的河北或天津中转取货。
另外记者还从多地海关了解到,存在境外卖家通过EMS邮包向境内买家寄递野生动物活体的情况。
法官提醒,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私人都是不能随便饲养的,否则,一旦触犯刑法,需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您真的想养一只个性十足的宠物,强烈建议到正规的交易市场购买,并索取相应的合法来源证明文件资料。而且在购买之前,一定要事先了解相关知识,避免因自己的无知而违法犯罪。
风险不容小觑
大量私养野生动物行为,引发了很多的风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隐患。
首先,现在很多野生动物宠物都是外来物种,基本上都是走私进来的。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长期承办上海市的野生动物案件,该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告诉记者,走私外来物种至本国,对于本国的生态系统平衡和自然环境可能产生巨大威胁,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丧失和破坏。
人为引入的新物种进入新环境,极有可能失去原有的天敌,成为这一区域单一优势种群,会排斥或抑制当地物种生长,造成当地生态系统紊乱。另外,因为缺乏严格的管理,一些作为宠物的野生动物,最后有相当一部分可能直接被弃到野外环境,并在野外形成种群,造成物种入侵,会对一个地区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巴西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种看似人畜无害的小龟其实生命力顽强,习性凶狠,已经进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世界最危险物种的名单。巴西龟进入中国后,就没有什么天敌,一开始,巴西龟也是作为宠物养的,但是时间久了很多巴西龟被放生野外,数量迅速增多,连中国本土乌龟的生存空间也被大大压缩,甚至有了绝种危险,巴西龟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杀手”。
其次,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人类居家环境相差甚大,个人随意饲养极难保证野生动物生存条件的稳定,容易造成野生动物的伤病及死亡,加速珍贵、濒危物种的灭绝。
再次,滥养野生动物会导致农林牧渔业遭受经济损失,严重的将会威胁人体的健康。非法携带、邮寄的未经检疫、监控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极易造成疫病蔓延,由于疾病的爆发具有滞后性,一开始种群可能很小,到了比较适宜生长的环境,会逐步扩大。如果一旦爆发成灾,将给农林畜牧业、生态环境,甚至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医学专家提醒,很多野生动物带有大量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无论是饲养还是食用,都有很高的致病可能,其致病可能远高于常见宠物和家畜。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华育平说,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兔形目动物、有蹄类动物、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与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B病毒、鼠疫、炭疽、甲肝等,近距离接触极易让人感染疾病。
除了致病因素,近年来,被野生类宠物攻击、伤害的事例频有爆出。江苏徐州市民徐某喜欢养具有刺激性的宠物,比如鳄鱼、蛇、蜥蜴之类。2018年,徐某不幸遭到鳄鱼爱宠的“袭击”,手背撕裂。据接诊徐某的医生说,在过去的一年中,其所在医院外科诊室就接诊了100余名被“宠物”伤害的病人。与徐某相比,陕西省渭南市21岁女孩小芳的遭遇更为悲惨。2018年7月9日,小芳被自己网购的宠物银环蛇咬伤后送医,虽经医院全力抢救,3天后还是被医院确诊为脑死亡。据悉,银环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剧毒,不适合私人饲养。
拒绝动物的“萌”,对多数人来说是件很难的事,尤其是配上带有人类观念的解读旁白。但是,我们眼中的“萌”恰是动物们无处安放的惊恐。而你的一句“我喜欢”,一个转发,都可能引起很大的误导。
有喜欢,就会催生买卖,有买卖,就会有伤害。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图文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