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以及国家海洋渔业局16日表示,有意取消保护濒危和受威胁物种的栖息地。环保人士担心,这项提议一旦获批,将为在受保护物种栖息地开展伐木、采矿、开发等活动开绿灯,危及生态环境。
2025年开年以来英国野火灾害数量达115起,截至14日的统计数据已使2025年成为该国有记录以来野火数量和过火面积都排名第二的年份。英国气象机构认为,如果干燥天气持续,2025年可能成为该国野火灾害最严重的年份。
国际海事组织(IMO)11日宣布,批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件六修正案草案,强制实施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排放框架。这是世界上首个将整个行业领域的强制性排放限制和温室气体定价相结合的框架。
国际能源署10日发布报告说,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一倍以上,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这一用电激增的最主要动力。
欧盟委员会日前向欧洲议会等机构提交的《第四次清洁空气展望》报告表明,多年来,欧盟显著减少了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区域空气质量整体出现改善。
近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宣称,在该公司的努力下,1.25万年前灭绝的恐狼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被复活的史前动物”。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第二个总统任期的第一天再次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一行为不仅凸显美国内部党派轮换对国际机制稳定性的冲击,也引发国际社会对美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角色的广泛担忧。美国的这一决策,再次印证了国际气候机制的非强制性在应对此类危机上的不足。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7日表示,中方反对日方排放核污染水的立场从未变化,将继续会同国际社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相关专业组织,敦促日方切实履行承诺,确保排海处于国际监督之下。
2025年刚刚过去三个月,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就已经连续发生重大野火事件。气候变化是这些野火屡屡成为创纪录极端事件背后的重要推手。此外,各国政府也亟需重视在新的极端天气下应对森林防火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