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簸的大巴车里,一群林业工人身上沾满了泥土和枯草,迷彩工作服已分不出颜色,但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一路上欢声笑语。这群在回家路上的林业工人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5月初他们跨越700多公里,来到呼伦贝尔市参与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了1万亩造林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近年来,湖南林业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深入推进生态保护、生态提质、生态惠民,着力巩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自2018年启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以来,本市充分利用疏整促腾退空间,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预计本月底前,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将提前超额完成,造林绿化面积将达100.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7年的43%提高到目前的44.6%,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27.8%提高到31%,形成了森林与城市、田园、乡村、河流交错镶嵌的京华大地生态景观。
岳麓山实验室林大林科院片区20日在湖南长沙开工,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林业种业创新高地,为保障中国种业安全、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今天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也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0年。记者从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获悉,20年来,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营林921.9万亩,筑起一道京畿绿色屏障,保障首都生态安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记者从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在全省各地的努力下,截至2021年底,河北省森林面积已增加到990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5.3%,草原面积达到2921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5%,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承载力全面提升。
据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13日消息,日前,河北省林草局印发修订版《村庄绿化提升和省级森林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河北省将完成绿化提升村4000个、创建省级森林乡村750个。
5月24日,记者从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青海省已圆满完成三江源和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
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当日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广东正着力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工程,加快创建南岭国家公园。
据国家林草局网站19日消息,国家林草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三北工程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三北工程科学绿化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一批科学绿化示范样板。林草植被恢复方式更趋优化,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占比达到60%左右,灌木造林占比达到40%以上,混交林占比达到40%左右,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70%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