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西林业局获悉,近日广西植物研究所技术团队在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区开展综合科学考察时,发现5个植物新种。经解剖观察以及系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标本,确认这5个物种是全球从未被描述报道过的蜘蛛抱蛋属新物种。
近日,记者从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保护区管护局获悉,由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保护区管护局科研监测所工作人员与贵州中医药大学王泽欢副教授在云南永德大雪山保护区周边进行野外植物调查时,发现菊科植物新物种怒江小苦荬(Ixeridium nujiangense)。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发表,为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例证。
近日,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龙春林教授团队联合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和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德宏州盈江县发现黄连属植物新种——南高黎贡黄连。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广西河池南丹一带发现一种蕨类植物新物种——腺毛贯众,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植物钥匙》(PhytoKeys)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3日介绍,据统计,近一年来,广西发现新物种48个。其中,发现陆生野生动物新物种9种,发现植物新物种39种。
记者从云南省大理大学获悉,科研人员在大理苍山发现一个鸢尾属植物新物种,命名为苍山鸢尾。该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北欧植物学杂志》上发表。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新林林业局森林施业区面积大,林情、社情复杂,森林防灭火任务繁重。为全力实现森林草原防火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目标,新林林业局以科技化、实战化、标准化为核心,着力打造森林防灭火“铁军”。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贵州大学林学院植物调查组共同组成调查队,近日在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期间,在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极危物种“亮叶月季”。
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深入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等大型生态林场建设,林草资源总量稳步增加,固碳能力明显增强。从2014年开始,河北省以京冀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为突破,积极探索林草碳汇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三北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北工程围绕充实森林“粮库”,在农田牧场防护林和经济林建设、林下经济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在祖国北疆逐渐筑起一道防沙治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了强大的绿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