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向海图强 推动我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海洋领域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新要求下,应以“提能力、优布局、促融合、促开放、强保障”为思路,有效解决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全面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对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环境下,为确保完成阶段性目标,应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前进路子,坚持底线思维,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和发展的掌控力。结合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实际,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海洋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新要求。
一是加快海洋科技攻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在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背景下,迫切需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来破局,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供给质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海洋领域,海洋新兴产业是支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对科技创新依赖性较强,面临的科技创新门槛较高,需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掌握海洋产业领域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可控能力。
二是增强海洋供应链韧性掌握发展自主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分工格局加速重构,区域化、本土化态势显现,各国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我国也要全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水平,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在海洋领域,要打造完整且具有韧性的海洋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等对外依赖度较高的领域,加快提升关键环节的控制力,把国家海洋产业安全、海洋经济安全、海洋战略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改变传统依赖要素发展模式、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质量发展是重塑我国竞争优势、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必然选择。我国现有供给体系亟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供给质量。在海洋领域,要转变长期以来的粗放式、规模式、资源型发展模式,要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海洋产业发展新动能。
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成为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仍存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缺失、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有待提高、用工难与高端人才不足并存、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不完善等弱项和短板。
一是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缺失。我国海洋产业较多领域的研发设计、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等对外依存度较高,以前,我国海工装备配套设备的进口率在70%以上。随着国际局势变化,我国获取关键设备、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的渠道被压缩,产业链风险加剧,供应链安全问题凸显。
二是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有待提高。海洋产业领域的技术门槛较高,我国在高端深海、超深海装备、海洋电子技术等领域科技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导致我国长期在海洋探测、开发、管控等方面不足。产业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中配套产品的生产水平、生产数量与核心装备的需求契合性不佳,市场供求双方的匹配度还不高,导致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受阻。
三是用工难与高端人才不足并存。随着老一代农民工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而新一代年轻人因作业环境差、危险系数大、技能要求高等原因不愿进入船舶等海洋制造业。海洋技术人才结构失衡以及海洋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缺失问题也较为凸显。例如,我国船舶企业设计部门和研究院所在高技术领军人才、研发设计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严重制约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四是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不完善。我国海洋产业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海洋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在标准制定、检验检测服务、航运物流、商事仲裁等专业化生产性服务环节培育不足。例如,我国尚未系统建立相应的海工用钢标准体系、专业化海洋环境中的腐蚀数据库和力学性能安全评估数据库,缺乏相应的材料评价标准和检测评估平台,导致产品性能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较大。
虽然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也面临重大机遇。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将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同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海洋生物医药、海上新能源、海上风电装备、海工装备和船舶制造等产品和装备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为推动实现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广阔市场。
多措并举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对我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充分把握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机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提能力、优布局、促融合、促开放、强保障”为思路,全面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攻坚克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提高关键系统和核心设备配套能力。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科学研发支持力度,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利用科技金融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渠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是优化产业链布局提升供应链韧性。制定并优化海洋产业链布局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产业链协作体系,在研发设计、工程设计、模块设计制造、设备制造和供应等领域培育一批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领头企业。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完善产业链配套,提高海洋产业链完整性,打造出若干能够代表全国海洋产业的优势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
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海洋产业。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与海洋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区域间数字化基础设施差距。搭建海洋数据交易平台,促进海洋领域数据实现区域和行业共享,提高区域和行业间协同发展水平。
四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经济话语权。紧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机遇,深化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国内骨干海洋企业与沿线海洋资源国合资建厂。加强创新开放合作,鼓励国内骨干海洋企业和配套企业与国外领先的海洋企业、设计企业、工程公司、配套商等合作建立一批全球研发中心和实验基地,联合开展国际标准规范制修订。
五是完善涉海要素保障强化蓄势赋能支撑。积极探索改革现有用工模式,有序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加强创新型研发人才、高级营销人才、项目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挖掘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熟练高级技工资源,培养出一批能操作、懂调试、会研究的技能型和应用型复合人才。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度,强化海外人才工作生活保障。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拓宽海洋产业领域企业融资渠道。
(作者 吴迪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