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新闻 >  正文

探秘涨渡湖湿地发现一丘之“貉”

来源:光明网 时间:2022-05-19 14:17:55

字号

  从2016年开始,涨渡湖湿地保护区的鸟儿团队不断壮大,涨渡湖水上森林已成鹭鸟天堂。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 长江日报记者金涛 金文兵


  通讯员郭梦婷 胡喜珍


  “我们在涨渡湖湿地的野外调查中,红外相机意外记录了一只貉的身影。”5月18日,在武汉市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现场,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工作人员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2021年,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在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湖泊型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历经一年的科考调查,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完成了涨渡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并于18日发布相关成果。


  ■ 探秘“生物宝库”,一丘之“貉”被记录


  “去年9月,我们在涨渡湖湿地蓝线保护区设置了一台红外相机。一个月后收回时,它给了我们意外之喜——9月10日21:42,一只貉从镜头前跑过。”涨渡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总负责人沙茜介绍,“是的,我们观测到了成语‘一丘之貉’中的动物——貉。它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在涨渡湖附近还是第一次被监测到。”


  这台红外相机还拍摄记录了一对雌雄环颈雉秀恩爱的画面。


  “这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希望能够抓拍到更多野生动物,看到它们来武汉‘安家’,很开心。”沙茜说。


  一年来,调查人员在涨渡湖湿地发现了众多保护物种。


  新增观测记录了7种动物:赤峰锦蛇、貉、燕隼、红头长尾山雀、银喉长尾山雀、灰鹡鸰和灰背鸫。


  调查采集了123科330属511种植物,其中,水蕨为易危植物,野菱和野大豆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涨渡湖湿地还发现8种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一年蓬、小蓬草、野燕麦、凤眼蓝、钻叶紫菀、垂序商陆、加拿大一枝黄花。科考调查团队会做好标记,向当地有关机构提出治理意见。


  另外,科考调查团队在这里观测到昆虫8目81科161种,其中,国家“三有”(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昆虫2种:双叉犀金龟、中华蜜蜂。


  涨渡湖是黄颡鱼原产地,本次科考对黄颡鱼分子进行遗传学分析,发现这里的黄颡鱼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但核苷酸多样性较低,说明涨渡湖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涨渡湖湿地临近长江,属于古云梦泽边缘区。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功能生境孕育并保持了这一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多种保护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栖息地,是四大家鱼及黄颡鱼天然的种质基地,堪称一处“生物宝库”。


  ■ 被蚊子叮了7个包,仍要前往核心区


  “做昆虫调查时,我们需要沿着设定的调查动线,还会深入茂盛的草丛,衣服上总是沾上各种奇奇怪怪的植物种子。”负责植物及动物专项的科考团队成员周帆琦说,“各种飞虫、蜘蛛,以及其他昆虫,有时候会停在人的身上,搭便车‘旅行’。身上被蚊虫叮咬是常事,一咬就是一溜子的包。有一次,一趟考察走下来,我好奇地数了一下,脸上被咬了7个包。”


  前往蓝线保护核心区域的途中,如果发现蛇虫,很多女生的反应是害怕。科考队员中有多位女性,对她们来说,这就是一件既害怕又开心的事。她们很清楚,这无意中的一次“遇见”,很可能会记录到一个新的发现。


  哪怕是比较普通的物种,队员们也耐心细致地搜集整理、制成标本。3月30日,记者在随同科考时,发现一种蕨类长在田堤边。“这是渐尖毛蕨,一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武汉地区也越来越少了。”


  沙茜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的调查共耗费了大约3600人时的人工成本,单是红外相机就拍摄了照片5000余张,拍摄视频1000多秒,通过这样辛苦搜集的生物界‘人口普查’数据,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支撑。”


  武汉湿地类型多样,拥有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是全国国家级湿地公园最多的城市。近年来,武汉切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通过摸清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家底”,保护作为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抓手和重点工作,使得湿地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