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人物 >  正文

程永波委员:在节粮减损中打造无形粮田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1-03-09 17:49:42

字号

“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依赖的是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全产业链,其中既包括基于要素投入、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有形粮田’,也包括基于技术进步、实现增产保质减损的‘无形粮田’,建议坚持节粮减损科技自主创新,提升无形粮田质量。”3月9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提出如上建议。


image.png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


近年来,我国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为抓手,在产后减损促增收、源头把控保安全、品质引领好粮油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国粮食有效供给能力的提升,但在程永波看来,从粮食全产业链来看,节粮减损潜力还存在很大空间,无形粮田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有数据测算,我国每年在储藏、流通和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浪费高达700亿斤,若将餐桌上的浪费算在内,则更加触目惊心,仅城市餐饮行业每年浪费的粮食就超过300亿斤。

“我国粮食科技在重大应用技术创新方面还无法满足节粮减损的迫切需求,这既有科学理论支撑不够的影响,也有高层次人才培养无法适应节粮减损要求的制约。”程永波建议,进一步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在国家科技专项特别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将粮食科技作为重点科技领域加以支持,积极推动粮食产后高效节粮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形成科技储备;同时,进一步实施“人才兴粮”战略,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奖励相结合的粮食科技人才奖励体系,促进人才储备。

粮食产业链贯通粮食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造无形粮田需要通过粮食产业链一体化技术,在全产业链范围内构筑“无形粮田”提高粮食提质增产、保质减损能力。

程永波建议,设立“国家粮食产后减损调查评估中心”,完善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调查评估技术和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粮食产后损失固定观察点,动态监测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情况,识别粮食产后损失关键点;同时,设立“节粮减损”专项资金,引导基于节粮减损目标的良种培育、耕地保护、耕作机械、粮食储藏、粮食物流、粮食适度加工、粮食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设施的研发和推广,构建集粮食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技术升级、技术储备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目前,我国已取得一些节粮减损技术成果,如标准化农户科学储粮装具、绿色储粮技术等,可大幅降低粮食产后损失。

“受客观条件限制,相关的减损技术尚未获得广泛应用。建议实施节粮减损技术推广工程,依托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活动周、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理念;同时,依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粮食质量监测中心等,设置节粮减损专员,专门负责节粮减损技术推广服务。

节粮减损关系粮食全产业链各类粮食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程永波认为,当前节粮减损工作更多依赖政府出台的政策意见,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和长远要求。他建议,将节粮减损纳入《粮食安全保障法》,积极探索节粮减损专门立法,推进相关行政法规条款修订,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系,将节粮减损视为与“稳粮增收”同等重要的绩效考核目标,让法治为无形粮田的构筑保驾护航。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