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重点要闻 >  正文

民主党派、工商联建言碳达峰:尽快完善减排顶层设计 加强新技术推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3-03 10:57:01

字号

今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了新的重点议题。

其中,全国工商联围绕绿色发展提交了13件提案,农工党中央提交了《关于奋力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提案》《关于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提案》《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早日实现碳达峰的提案》等,九三学社则准备了“关于加快制定实施《中国碳达峰行动计划》的提案”等。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重承诺,随后已有不同部门出台了低碳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北京一位政策研究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期接下来还将会有不同的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涉及产业、交通、建筑、城镇化等各个方面,最终形成一个越来越成熟的政策体系,支撑绿色低碳发展。

在今年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涉及碳达峰、碳中和的提案里,既有关于尽快完善政策顶层设计方面的建议,同时也有操作层面的落地方案,包括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将甲醇燃料纳入国家能源体系等,此外还有区域性的提案建议。

碳达峰、碳中和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能源转型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我们中国需要尽快完善减排政策体系,区域亦可以积极发挥探索、试点、示范作用;另一方面,相比一些发达经济体,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更短,这要求科技成为重要支撑,新技术的推广、使用需要加速。

image.png

碳达峰、碳中和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能源转型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新华社


加速构建减排政策体系

2020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时提及,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截至当前,包括广东、江苏、上海、青海、西藏、济南等在内的省市区提出了率先或提前实现碳达峰的要求,其中,广东提出“十四五”期间全省努力实现碳排放达峰,上海和济南亦表示在2025年碳排放总量要力争达峰。

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的资源禀赋较好的、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率先达峰并争取尽快进入碳排放下降通道,甚至可以率先追求净零排放甚至负排放,为其他地区腾挪出一些排放空间。

海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海南省委会主委陈马林就拟将提交《关于支持海南自贸港打造全球零碳城市标杆的建议》。

除了区域做出示范,在低碳专家看来,要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宏伟目标,需要构建系统的政策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曾指出,欧洲经过30多年时间才形成系统减排的社会共识和完善的政策体系,中国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探索和试错。减排的政策制度体系不能一蹴而就,但绿色发展和减排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的速度需加快。

基于这方面的考量,九三学社中央拟将提交“关于加快制定《中国碳达峰行动计划》的提案”。

在政策体系探索方面,区域同样可以发挥示范作用,民进中央《关于以制度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提案》,关注重点正是区域性的制度创新。

上述提案列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面临的几大挑战:包括控制碳排放方面缺少顶层设计和上位法的统筹支撑;碳排放的控制制度和目标体系尚不完备;推动绿色低碳的制度手段不足等。

提案既提出了“加快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这样的全局性建议,也从区域特点出发,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以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替代现有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探索将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合并,将可再生能源引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等。

此外,提案还建议,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交流合作,广东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借鉴港澳先进生态环境管理经验,先行先试,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加强新技术推广

除了构建政策体系,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还将有赖于电力、建筑、工业、交通、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等关键部门的行动,而新技术的发明、推广、使用尤其将发挥重要作用。

农工党中央的三份提案都强调了推广碳减排新技术,具体建议包括:加快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对传统能源产业的融合与改造提升;突破氢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技术,降低成本,促进氢能等新技术在重工业发挥重要的作用等。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石油业商会在其《关于将甲醇燃料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并规范其推广应用的提案》中指出,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甲醇长远可以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碳催化合成,实现碳中和。建议将甲醇作为清洁燃料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并开展甲醇燃料在不同应用领域的示范工作等。

全国工商联经济部、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在《关于落实“3060目标”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提案》中提出,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能够实现建筑“净零排放”,对落实“3060目标”,推动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广意义。

从国内看,为确保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需新增风电光伏装机75GW以上,其中光伏发电约占2/3,至少要达到50GW。BIPV直接将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是未来分布式光伏发电主流应用形式。

钟宝申在提案中指出,据行业测算,我国每年建筑业竣工面积40亿平方米,如果实现5%的BIPV应用,每年可装机容量约20GW,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目前,我国BIPV产业规模尚不足50亿元,随着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以及BIPV材料价格持续下降,未来BIPV产业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低碳城市大数据工程中心主任、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东向记者表示,按照一般规律,使用范围、规模的扩大,将有助于先进技术的使用成本迅速下降,这需要政府采用制定标准甚至立法的方式,将新技术推广出去。

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投资机遇和产业机会。王东表示,各级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使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的创新技术,这本身就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