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重点要闻 >  正文

善待自然,是世界各国的责任与义务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1-04 17:07:12

字号

      时光如梭,2021年已悄然来到,全世界也进入到了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进程。这意味着,《巴黎协定》所约定的一系列关于到2030年实现的目标,进入到最后的十年攻坚阶段。


     2020年12月12日,在《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纪念日之际,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以视频方式召开。此次峰会是迈向2021年联合国第二十六次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的重要一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


     当下,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事关全球人类的重大命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方向。虽然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就目前新当选候任总统拜登的一系列举措来看,美国重新回归《巴黎协定》也将是可以预期的事。这说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是每个国家的责任与义务,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巴黎协定》虽然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就各个国家而言,约束力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尺度。有报道称,在197个协定签署国中,有157个国家在“国家确定贡献值”中设定了经济范围的减排目标,但只有58个国家将其在《巴黎协定》中的承诺转化为本国法律。而在这58个国家中,只有16个国家制定了与《巴黎协定》目标相一致的法律。换言之,虽然世界各国目标一致,但步伐并非整齐划一。


     作为世界大国,中国在节能减排以及保护生态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世界各国作出了表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指出,中国的付出各国有目共睹并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中国甚至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军国家”。同时,中国不仅率先完成了原定的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近15%,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等目标,并且还带动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而全球有四分之一的绿化新增都是来自中国。


     在气候雄心峰会视频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各国宣布了中国的减排目标: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应该说,这是中国又一次向世界各国的庄严承诺。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生态的朴素意识。早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就道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意思是说,我们要尊重自然,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若是对自然环境加以破坏,无度开采能源,则一定会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自然是生命之母”“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等重要论断,深刻表明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持久力量,关系着民生福祉。针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创造性地提出“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践行生态保护的代表性国家。


     生态环境保护,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共识已达成,措施已明确,行动需付诸。世界各国,都应该善待自然,自觉遵守《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在保护地球方面贡献出本国的最大努力,让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保持蓝色,让70亿地球人看得见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王传涛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