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重点要闻 >  正文

湖北:绿水青山让300万贫困人囗过上好日子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20-11-26 13:36:55

字号

        中国绿色时报11月26日报道(记者 赵辉 通讯员 汪训前) 挎着水壶,拎着干粮,一大早,53岁的护林员左瑞宝出门巡山。


  左瑞宝是湖北省丹江口市丹赵路办事处三里桥村贫困户。2017年,他被聘为生态护林员,每年护林工资4000元,主要在居住地周围的山林里巡查,加上种植核桃、药材的收入,左瑞宝成功脱贫。


  像左瑞宝这样被聘为生态护林员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湖北省有6.6万余人。


  2013年至今,湖北发挥生态扶贫优势,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生态工程,发展生态产业,直接带动26万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近300万贫困人口从中获益。


  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


  湖北森林草原区、生态脆弱区、深度贫困区高度耦合。这些地区既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生态扶贫的主战场。


  湖北在政策、项目、资金、生态工程等方面优先向这些地区倾斜,通过生态扶贫,打响打赢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2018-2019年,湖北共安排28个国贫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9.05亿元,高于该类资金全省平均增幅10.74个百分点。


  同时,落实天然林提标扩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护林员选聘政策。湖北省天保工程区外的2010.47万亩天然林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停伐管护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16元。2018-2019年,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达7.87亿元。全省3318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和1380万亩省级公益林,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4亿余元。2014-2019年,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计划面积132.8万亩,涉及退耕农户40.47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62万户,覆盖贫困人口44.56万人,参与退耕还林的贫困户户均年增收5640元。2016年以来,全省共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8.7亿元,选聘10万多名生态护林员,直接帮助10万多个家庭26万人实现脱贫。


  实施绿满荆楚、精准灭荒、长江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时,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参与工程造林,获取劳务收入。2016年以来,累计近3万贫困人口参与工程造林,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


  群众有活干,青山有人护,荆楚大地绿更浓。


  好风景“长”出新产业


  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三溪沟村,75岁的贫困户王西刚通过种植核桃,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曾经,由于种植不得法,王西刚的核桃林多年不见效,只得撂荒。2015年,保康县与湖北省林科院签订科技服务协议,成立县核桃技术推广中心,配备100多名核桃专兼职技术员,引导贫困户改造撂荒核桃林。


  如今,王西刚家5亩核桃林年增收3万多元。满山的核桃树,成了一家人的脱贫树。


  变化不仅发生在保康县。湖北37个贫困县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重大生态工程实施机遇,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一个个贫困地区迎来巨变……


  咸宁市通城县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村企合作”“公司+农户+基地+扶贫”等经营模式,企业无偿向贫困户提供良种油茶苗、提供技术服务、保底价回收油茶籽。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在全县建成高标准油茶基地6万多亩,带动2400多户贫困户增收。


  宜昌市秭归县推进品种改良、熟期结构调整,种植四季鲜橙,引进阿里巴巴未来农场、京东、苏宁鲜果等龙头电商,年网销超10亿元。黄冈市蕲春县管窑镇在林下套种栀子花,吸引120余户农民投资入股,种植栀子花3500亩,举办栀香楚陶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年产值达500万元。


  神农架林区木鱼镇青天村原本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伐木种田、采药打猎,生活贫困。2016年以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搬迁,全村110多户住进统一规划的青天袍茶村小区,发展生态旅游,在坡耕地种上经济林、景观林。如今,全村九成以上家庭办起了民宿,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


  截至今年7月,全省经济林种植总面积达2750万亩,种植和采集产值达566.8亿元,惠及贫困人口近300万人,基本实现贫困县(市)人均一亩经济林的目标。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面积达2403万亩,总产值479.7亿元,惠及近200万贫困人口。


  选准产业,越来越多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


  “两山”理念扎根荆楚


  “生态资本造福于贫困地区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当前,湖北在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上取得一定成绩,但打造金山银山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不多。”湖北省林业局局长刘新池说。


  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间节点上,湖北将继续引导贫困地区坚持走绿色路、打生态牌。


  生态保护力度不松懈。湖北将继续加大国土绿化攻坚力度。加强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创建,今年力争建成国家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市3个、省级森林城镇10个、国家森林乡村400个。启动古树名木保护工程、乡村小微湿地建设试点,全面保护修复绿水青山生态系统。


  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湖北将统筹运用好林业专项资金、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大、资源利用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有规模效益的林业产业基地。2019年,全省贫困地区新增国家林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6家。


  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湖北将探索生态保护效益补偿试点,逐步提高全省天然林、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力争到2022年,构建起覆盖全省自然保护地的湿地生态补偿体系。同时,加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引导生态受益者对生态保护者的补偿。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