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湿地 >  正文

宁夏一半以上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19-10-30 11:48:37

字号


47631572396214328.jpg

宁夏青铜峡鸟岛的黄河滩涂湿地景观 李亚丽供图

对丘陵沟壑林立、干旱少雨且蒸发量大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来说,湿地是绝对的“稀缺资源”。正因为弥足珍贵,多年来,从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到完善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从健全湿地管理机构到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宁夏不断加大保护湿地资源力度。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名录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让全区湿地资源保护工作更加有法可依。

  宁夏湿地面积20.72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4%左右,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2010年-2018年,国家投入宁夏湿地保护方面的资金有2亿多元,自治区财政投入资金0.5亿元,撬动地方投资20亿元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工作。自治区政府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成立了宁夏湿地保护修复专家委员会,建立了自治区湿地保护修复联席会议制度。《宁夏湿地保护条例》《湿地监测技术规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了有力法规支撑。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协调各市成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在湿地面积较大的盐池哈巴湖、青铜峡库区、沙湖、震湖成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抢救性地恢复了鸣翠湖、阅海、黄沙古渡等一大批重要湿地。宁夏还建立了银川国家湿地公园鸣翠湖园区鸟类疫源疫病国家级观测站、阅海园区鸟类环志站,对迁徙及在银川湿地繁衍的鸟类加强了保护,并开展了“湿地恢复技术”“芦苇与湖泊湿地关系”等科研攻关项目,为恢复湿地生态、保护鸟类栖息地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全区已建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4处、湿地公园24处,建立了区、市二级湿地管理机构,51%以上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在湿地恢复建设和保护管理中,宁夏还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湿地公园建设和经营管理。宁夏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就是由民营企业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宁夏黄沙古渡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参与湿地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延续的是“治沙与湿地保护并重”方针。公司通过封育禁牧、退田还滩,以及在沙漠与湿地的边缘种植红柳、沙柳、花棒等植被,进行生物治沙,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大,基本遏制了沙地对湿地的侵害,并建立了湿地管理站,修建保护围栏、管护码头、瞭望塔、鸟类观测亭等设施。黄沙古渡生态建设公司每年约聘用上百名周边村镇的农民参与经营,他们的家庭收入来源也由种植养殖业向服务业转变。

  努力有了回报。在去年召开的联合国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宁夏银川市作为我国6个入围城市之一,获得了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是我国西部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银川平原年降水量仅约2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600毫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地处西北腹地的银川市该是一番大漠黄沙之景,但在黄河水的滋养及一代代银川人为保护湿地资源所做的努力下,塑造了银川市湖在城中的塞上新景。每年开春候鸟北迁时节,大量红嘴鸥把拥有众多湿地的银川作为驿站歇脚。

  充足的水资源是湖泊存续的关键环节,由于地处水资源总体贫乏的西部干旱地区,银川市内湖泊水资源的需求与供给问题成为湖泊湿地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保护和利用规划方面,银川市加强湿地水资源管理,建立了湖泊湿地生态补水的水权水指标长效机制。银川还建立了湿地数据库,对于湿地生态可以做到实时监测。目前,银川全市湿地面积5.31万公顷,有自然湖泊、沼泽湿地近200个,主城区市民人均湿地面积达250平方米。

  银川仅仅是宁夏积极保护与修复湿地资源的一个缩影。由于加强了湿地保护恢复,宁夏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湿地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作为我国三大鸟类、世界八大鸟类迁徙通道的必经之地,每年约有300万只候鸟途经宁夏,其中七成左右要在湖泊湿地作短暂休息,36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宁夏湿地安家。近年来,宁夏境内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500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10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650多对繁衍生息。宁夏还打造了沙湖、黄沙古渡、鸣翠湖、阅海等一批湿地旅游景点,其中沙湖年均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净收入2亿多元。(作者:李娜)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