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吴洪伟在论坛上表示,下一步应从加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品种节水等三方面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
近年来,国产采棉机行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之以恒推进采棉机国产化,中农机、钵施然、沃得等国产品牌采棉机逐渐成为新疆棉花采收的主力军,逐渐摆脱了进口采棉机价格昂贵、采收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大幅提高了棉花采摘机械化水平,为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装备支撑。
据介绍,土壤普查是对全国土壤质量状况的一次全面体检,通过土壤普查查明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状况,是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常见的国土普查主要是土壤的数量,而本次普查则主要为了解土壤的质量。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田志喜研究组培育的耐盐大豆新品系“科豆35”,10月15日在山东东营完成田间实收测产。测产结果显示,“科豆35”亩产达270公斤以上,较我国已有同类品种的平均亩产量大幅提升。
随着分子设计育种成为引领作物遗传改良的前沿技术,近年来育种芯片的研发成为种质资源创新的重要赛道。记者近日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历时8年研发出首款油菜液相育种芯片,有助于实现油菜精准育种、提高育种效率。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学术期刊《作物学报》发表。
在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牛寨村淮西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节水抗旱稻试验基地,种粮大户和育种专家齐聚,从“三本账”看节水抗旱稻。
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性物资,没有农药,农作物每年将减产30%以上。安全、生态友好的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人民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近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传来喜讯,由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农科院高原粳稻育种专家团队选育的粳稻软米新品种“楚粳48号”通过审定并完成公示程序,成为西南地区首个高原常规粳稻国审品种。
8月23日,曾经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3个多月的鲜花种子,运送至位于石林县的昆明—云南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作为全国花卉新品种推广中心,昆明花拍中心盛情迎接了这批“太空种子”。
湖北省日前发布的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湖北省新增用电量的50%由新增可再生能源电量提供,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以上,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降低至51%左右,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左右。